雾霾没降治霾资金却不见了?!
北京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天津发布重污染橙色预警、河北启动重污染天气橙色应急响应,一个又一个警示告诉我们,在治霾这场战争中,我们仍未成功,还需要不懈努力。
就在我们对坚持在一线斗争的抗霾斗士们肃然起敬的时候,近期一则有关于各省市防治大气污染专项资金管理与使用的通报却让人有点寒心。检查发现上亿治霾专项资金被挪用,其中安徽、天津、山西、河南等地问题较为突出。
关乎国计民生的治霾大事成了违规者乱花钱的保护伞,老百姓想不心寒都难,国家也一定会出手治理。财政部随即表示将追回被骗取、挤占、挪用、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的补助资金,责令相关地区进行整改。
国家这几年在治霾问题上投入的资金可谓庞大,仅本次检查的9个省市就获得共计239.4亿元的专项资金。可惜钱到位了,效果却没有跟上,雾霾仍旧如影随形。在空气质量日益下降的当下,地方政府却还将专项资金挪作他用,本该用作治霾的资金变成了维修办公楼、发工资、招待宴请的移动点钞机,这让人着实摸不着头脑。
按照相关人士的说法,根据财政制度,专项资金必须要在规定时间花掉,如果花不完可能被收回,相关部门甚至还会因为资金落实不到位被批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需要花钱的地方花,不需要的地方创造条件也要花”的做法似乎也就容易理解了。
然而,专项资金毕竟是国家有针对性、有策略性的一种开支,这反映出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国家一些问题的重视,而这些问题大多与群众息息相关,体现出国家对人民利益的关切和保护。如果将这些钱随意挥霍,不但国家不允许,人民群众也是不能接受的。
笔者认为,在处理和防止专项资金随意乱用的问题上,一定要从严治理,提高违法成本,在账务问题上要坚持公开透明化,防止资金被盗用。
首先,专项资金都用在什么地方,都买了些什么,成本是多少,购买的目的是什么,一定要定期进行公示,向群众交底,接受社会的监督。比如,有关于治霾资金的使用问题就有媒体报道称,一些地方政府天价购买效果并不显著的雾炮车,如果可以提前公示,则可能减少这种无谓的资金浪费。
其次,必须加大地方政府违规使用专项资金的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将相关责任落实到人,一经查实,必须从重处罚,不但要给予地方政府和违规相关人员行政处罚,还要加大罚款金额,从而达到震慑效果。
最后,加大和完善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通过多方联动共同监管资金的来源和去向。毕竟随着国家对环保问题的重视以及资源的保护,越来越多的专项资金会下拨到各地方,只有制度愈加完善,才能保障每一笔钱都花在“刀刃”上。
- 点击:375